2009年全球及中國OLED行業研究報告稱,OLED這種自發光的顯示技術,理論上其成本應該遠比TFT-LCD低,因為其無需偏光板、背光模組和彩色濾光片,且原材料成本比TFT-LCD至少低70%。但是OLED一直處于無法發展壯大的尷尬地位。2009年起,主動型OLED開始嶄露頭角,OLED電視也開始露面,OLED的腳步開始加快。不過仍然有瓶頸。
OLED的瓶頸在于其發光材料通電后抗氧化能力極差,需要真空玻璃密封來防止其氧化,這就重走了TFT-LCD的老路。因為OLED是電流型設備,需要比較高的電流驅動,因此需要LTPSTFT基板。
LTPS注定OLED的成本居高不下,也讓OLED的生產線投入規模不次于傳統的TFT-LCD,現階段OLED都是賠本銷售,即便是量產,成本依然無法和傳統的TFT-LCD比成本。TFT-LCD大多數面板廠已經完成一些舊生產線的攤提,同時產量巨大。LTPSTFT技術只掌握在少數幾家大型TFT-LCD廠家中,這些大型TFT-LCD廠家對OLED的態度很關鍵。除非這些廠家已經完全掌握了OLED的生產訣竅,否則他們不會輕易投入,這就決定現階段OLED局限在少數幾個廠家手中,如三星。基本上三星一家獨大,這對產業發展很不利。
OLED必須擺脫LTPSTFT基板,否則很難和傳統的TFT-LCD比拼成本。再有就是分辨率的問題,相同尺寸OLED的分辨率不易做到和傳統TFT-LCD相比。也就是說OLED的像素分布數不高,因此OLED比較適合稍大的尺寸,如3英寸以上的,但是尺寸太大則成本優勢更差。
由于SMD在小尺寸OLED領域占據霸主地位,其它廠家多開發大尺寸OLED,大尺寸OLED無法適用LTPS技術,因為LTPS最高不過4.5代線。并且即便做到更高的6代或7代,成本競爭力也極差。
由于資源大多掌握在三星SMD一家手中,OLED顯示屏也只有三星一家力推,因此未來小尺寸AMOLED不會有太大的發展空間。手機大廠中除三星都不具備AMOLED的上游資源,而OLED的價格還是稍高于TFT-LCD。預計到2012年,手機中OLED屏只占手機屏市場金額的5%。
OLED電視方面,目前商業化的只有索尼的11英寸和LG的15英寸,其價格異常高昂,原因在于其成品率極低(低于30%),而TFT-LCD可以達到99%以上。擁有制造OLED電視能力和潛力的廠家無一例外是TFT-LCD大廠,這些廠家在TFT―LCD上投資沒有全部收回前不會全心全意投入OLED電視。
OLED在設備方面局限性也很大,目前OLED的生產設備只有TOKKI和ULVAC兩家。TOKKI是主力,其玻璃基板尺寸最大只有370mm*470mm。其發光材料方面主要是杜邦、BASF和出光興產,這些化工巨頭對這個規模只有TFT-LCD1%的市場也沒有太多興趣。
OLED和TFT-LCD相比,TFT-LCD75%的成本來自原材料。無論生產線的尺寸變多大,TFT-LCD原材料所占的比例都不會下降,而OLED中原材料所占成本不到25%。TFT-LCD發展到今天,已經無法進一步有效降低成本。一旦OLED成品率提高到70%,TFT-LCD便無容身之地。大趨勢已經確定,OLED是未來之星。
上一篇:S2C公司ASIC原型設計工具獲炬力半導體采用
下一篇諾基亞失掉Wi-Fi手機市場份額
溫馨提示:
凡在本公司進行電路板克隆業務的客戶,必須有合法的PCB設計版權來源聲明,以保護原創PCB設計版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;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PCB資訊
“未來之星”OLED成本可能遠低于TFT-LCD
[“未來之星”OLED成本可能遠低于TFT-LCD]^相關文章
- PCB印制電路板的溶液濃度計算
- 中國版HD-DVD樣機身份存疑
- 印制電路板設計原則和抗干擾措施
- PCB板布局原則介紹
- 探析酸性蝕刻線的補充及溢流系統改
- 3G帶動國產預制棒產業進入快車道
- wyPCB設計工作室的EMC設計
- 撓性印制線路板試驗方法之工業標準
- PCB材料錫膏的選擇與儲存方法
- 高精度印制板關鍵加工工藝改進技術
- PCB工藝須知
- PCB線寬與電流關系說明
- (WINBOND)華邦系列
- 加密解密2光盤中一個CRACKME的算法
- 軟件保護技術--警告(NAG)窗口
- 單片機解密常用方法
- PCB廠健鼎保守預估第3季
- 友達有意通過并購壯大業務
- 電路板組成
- PCB電路板抄板信號隔離技術介紹
- PCB板制作生產工藝介紹
- Palm可能被迫出售
- PCB電路板抄板信號隔離技術介紹
- 光譜儀的電路板抄板案例
- 半導體硅產業回溫 Q3有望持續增長
- 印制電路板的回收說明
- 2010年平板電視需求量將達2600萬臺
- PCB利潤較微薄的低階產品將是首波
- PCB線路板進行熱設計的方法都有哪
- PCB選擇性焊接技術詳細
- 中芯回應臺積電索賠:不改六年和解努
- 解析PCB制造中獲得可焊性表面技術
- AT89C51CC03C破解